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車諾比核災廢墟再現生機?-《BBC 知識》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berd    時間: 2017-3-9 01:37 PM     標題: 車諾比核災廢墟再現生機?-《BBC 知識》

車諾比核電廠事故距今已 30 年,原以為是一片死寂的禁區,如今卻生意盎然。

放射性輻射對大自然沒有影響嗎?還是因為人類遷出,動植物反而更快活呢?

烏克蘭首都基輔新興的波迪爾區(Podil)有座消防局改建而成的駭人博物館:車諾比博物館。回溯 1986 年的那場災難,位於烏克蘭北部的核電廠反應爐過熱,釀成巨大爆炸,掀開了防護遮罩,讓爐心的鈾毫無遮蔽地燃燒長達 10 天,釋放大量的放射性物質。

博物館詳細展示了這個史上最慘烈的核災發生始末。核電廠方圓 30 公里內,倉促劃為疏散區(包含烏克蘭與白俄羅斯邊境),超過 30 萬人被迫遷離家園。數萬名消防員、軍人和百姓被徵召前往滅火和清理放射性殘骸,這些「核災清運人員」有數十人在幾週內不幸死於輻射傷害。據估計這場核災造成 4,000 人過早死亡,多數受害者在事故後數年內罹癌。

大自然也受到波及。事發後數個月內,強烈輻射幾乎殺光了核電廠附近的生物:松樹的針葉轉為鐵鏽色,如今被稱為「紅林」(Red Forest),甚至連蚯蚓都不見蹤影。不過有件事倒是令人費解。近期,博物館樓上的廊道有項低成本的新展覽,呈現疏散區內大自然欣欣向榮的景象。

[attach]117981249[/attach]

佇立著核能警告標誌的紅林邊界。圖/Timm Suess @ Flickr, CC BY-SA 2.0, wikimedia commons.


出乎意料的野生世界

你若預期看到爆炸後的廢墟,或者黑暗中發光的怪異生物,這項新展覽會讓你驚呼連連。影像中可見神采奕奕的灰狼、野豬、蒙古野馬(1998 年再度引入車諾比)、野兔、狐狸、麋鹿,甚至一、兩隻棕熊出沒在疏散區。解說牌上引述了生物學家的見解。

謝爾蓋.格夏克(Sergey Gaschak)是烏克蘭政府轄下車諾比輻射生態中心的科學部主任,他在 1986 年來到車諾比擔任核災清運人員,便開始監測生物狀態至今。他表示,人類遷出使得「大自然在此罕見地重獲生機」。疏散區替「動植物創造無限生機」。烏克蘭國家科學院施馬豪森動物學研究所(SIZ)的瑪莉娜.施克維里亞(Marina Shkvyria)認同這看法,「在我看來,疏散區是歐洲歷史之窗,讓我們窺見過去由熊和狼主宰的世界。」

[attach]117981250[/attach]

「車諾比疏散區是歐洲歷史之窗,讓我們窺見過去由熊和狼主宰的世界。」圖/《BCC 知識 2017 年 3 月號》


這裡發生了什麼事?這片如今占地 4,100 平方公里的疏散區理應是地球上的輻射重地,卻看起來生機勃勃。這種現象不只發生在車諾比。研究人員若想探究輻射對自然的影響,這裡是最佳的研究地點。我在 2016 年兩度造訪車諾比疏散區,其中第二次參加的國際研討會旨在解開這項謎團。

我發現野生生物普遍傾向遠離人群出沒的地方,像是核電廠附近、數千人居住或兼職工作的車諾比市區,或者昔日是蘇聯模範城市,如今卻成為災後遺址景點的廢城普里皮亞。除了上述這些地方,疏散區有三分之二是杳無人煙的林地和溼地,野生生物大多十分繁盛。輻射看起來幾乎無關痛癢。若不考慮輻射,車諾比疏散區的生物多樣性高於烏克蘭其他地方,甚至高於其他生態保護區。2016 年,烏克蘭生態部宣布將疏散區內的國土劃為自然保護區。

在我出席的那場研討會上,施克維里亞嚴謹地介紹以直升機調查冬季雪地動物足跡的研究成果。研究顯示烏克蘭境內的疏散區有七個狼窩(大約 40 到 50 匹狼)、十來隻歐亞大山貓以及一、兩頭棕熊。不過當日晚餐後,格夏克告訴我那些數據實在太保守了,「雖然我們還無法拿出證據,不過我估計那兒大約有 60 到 90 隻大山貓,或許還有更多匹狼,而這都還只是成體的數量。烏克蘭境內的疏散區到處都是狼。」

有人認為那些偶然見到的棕熊來自白俄羅斯或俄國的國家公園,牠們只是恰好路過此地。畢竟在一世紀以前,牠們不是烏克蘭北部的原生種。不過格夏克說,「棕熊已在此定居超過 10 年,我們還曾見過幼熊。」

接下來,格夏克帶我去布里亞科夫卡(Buryakovka),這是車諾比核災後疏散的 113 座城鎮之一。他說,「我們離西側輻射塵(Western Trace)的中心只有 300 公尺。」此地的輻射劑量是周圍地區的 50 倍。雜草叢生、坑坑巴巴的長路,沿途有數間廢棄房舍,格夏克在路的盡頭設置兩台自動相機。他取出其中一張記憶卡,插入筆電。這兩週以來,行經相機的動物啟動快門,身影便被記錄下來了。

畫面上是一群蒙古野馬、一隻狐狸、一頭麋鹿和數頭紅鹿。另一台自動相機拍到了野豬、松貂、灰狼、狐狸、浣熊(非原生)、貂,以及幾頭發情的公紅鹿。他告訴我,「我也曾在這座村子看過大山貓。」格夏克在疏散區收集到的野生物種清單目前有 178 種成鳥,包括九種啄木鳥、四種鷹和八種貓頭鷹,另外還有 59 種哺乳類,包括河狸和水獺。

在參訪車諾比的過程中,我印象最深刻的是,親眼目擊白尾海鵰在冷卻池上空盤旋覓魚。12 公里長的巨型水池原用來浸泡炙熱的反應爐,如今是地球上受嚴重輻射汙染的代表水體。池中的巨大鯰魚具有放射性,所以掠食魚的鷹應該也有放射性。不過這顯然不礙事。

[attach]117981251[/attach]

車諾比核電廠及周邊地區的空照圖,中央是核電廠的冷卻池。圖/NASA/Jerry M. Linenger ,公有領域,wikimedia commons.


沒有人類讓動物更快活

不只烏克蘭的研究人員,其他地方的科學家也發現,在少了人類的疏散區,野生生物展現了蓬勃生機。另一頭的白俄羅斯政府,則在疏散區設立波里西國家輻射生態保護區,研究人員發現麋鹿、獐鹿、野豬與狼的數量上升,且無證據顯示輻射劑量與此現象有關。

雖然反應爐釋放的某些高放射性同位素在事發幾天內就衰變了,不過今日疏散區肯定仍殘留放射性。鈽會持續數千年,還有許多銫 137 和鍶 90 等同位素的半衰期約為 30 年,這表示 1986 年釋出的這些同位素,今日仍有半數續存於疏散區。在這片放射性土地上有數個高輻射點,有些對應的是反應爐火災 10 天內,隨風沉降的大量輻射落塵;其他高輻射點則是核災後數週內,倉促掩埋嚴重汙染廢物的地方。

2011 年福島核災後,日本政府希望盡可能清除輻射汙染,鼓勵疏散區居民重返家園。不過財務窘迫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政府皆選擇擱置輻射汙染,設立永久的疏散區。既然不打算恢復人居,自然保護區就是務實之計。

不過無論動機為何,車諾比核災創造出歐洲最大的「再野化計畫」:在這塊面積相當於盧森堡的跨國區域,許多物種的族群數量明顯上升。這不表示輻射沒有對自然造成傷害。數篇學術研究指出,輻射對於疏散區內的生物有明顯的致病效應,而且造成危害的輻射劑量,通常比實驗室的觀測值還低,有時甚至幾近天然背景輻射劑量。這個警訊與自然界的繁盛情況背道而馳。

[attach]117981254[/attach]

數篇學術研究指出,造成危害的輻射劑量,有時甚至幾近天然背景輻射劑量。圖/《BCC 知識 2017 年 3 月號》


殘留的輻射究竟對生物有沒有影響?

森林生態學家法西歐.尤杉可(Vasyl Yoschenko)在研討會的報告中指出,歐洲赤松的主幹停止成長、開始分岔,原本應該筆直高大的樹木,現在看來像矮小灌木。另外,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任職的加拿大生態學家提姆.穆索(Tim Mousseau)以及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的丹麥研究人員安德斯.默勒(Anders Møller)合作了一系列研究,他們發現疏散區內多處輻射值較高的地區,有多項不易察覺的影響,例如鳥羽上的細菌量較少、小鼠的 DNA 受損、昆蟲較少,以及鳥類的頭顱較小且生物多樣性下降。

出席研討會的多數研究人員,對於穆索與默勒的研究成果持懷疑態度。英國生態和水文中心的尼克.貝瑞斯福德(Nick Beresford)表示,「我們還未發現這麼低的輻射劑量有何效應,這些輻射劑量甚至比英國某些地區的天然背景輻射劑量還低。」舉例來說,穆索和默勒的研究顯示熊蜂數量銳減,其他研究人員卻發現疏散區的熊蜂數量正常。
這些輻射效應的研究肯定很難達成共識,除了 1986 年核災之前的物種數量和健康基準資料非常少外,各個物種在汙染區內移動並食用特定植物或獵物,難以評估牠們接收的輻射劑量。更令人苦惱的是,許多明顯的相關性或許其實與輻射無關。

格夏克指出,鳥類消失於放射性最強的「紅林」地區,可能就屬於後者的錯誤歸因。最受關注的消失鳥種是斑姬鶲,但學界早已知道這個物種不喜歡樺木林,而當地的松樹林被樺木林取代了。(奇怪的是,「紅林」的許多鳥巢反倒被睡鼠占據。這種哺乳類逐漸在英格蘭與威爾斯消失,卻在車諾比汙染最嚴重的地區興盛繁衍。)格夏克說,「外來研究人員常忘了疏散區涵蓋多種地貌和棲地,這點可能比輻射對野生族群的影響更重要。」統計學強調,「相關」未必是「因果」。穆索和默勒的研究成果背後可能還有更重要的成因。

無論輻射造成的衝擊為何,車諾比再度野化已成事實,其他輻射汙染疏散區也有類似的現象。近幾個月來,我為了寫書調查核災地區,發現福島也有類似的跡象,那裡的野豬數量尤其遽增。1957 年西伯利亞烏拉山後方發生重大核災,疏散區如今有超過 200 種鳥類,包括鷹和隼,以及包含當地罕見的拖鞋蘭在內的 455 種植物。

有人認為,福島疏散區的蓬勃生機,代表人類很快就能重新安全地定居,畢竟已有人搬回車諾比了。30 年前疏散之後,大約 1,800 人悄悄搬回輻射林中的昔日住處,種菜、打獵、從汙染的井中取水。他們多半是老年人,如今逐漸衰亡。不過仍有數百人尚存,政府現在也低調承認他們有權留下。

[attach]117981253[/attach]

在車諾比附近被遺棄村莊-普裡皮亞特。圖/slawojar 小山,創用 CC 姓名標示-相同方式分享 3.0,wikimedia commons.


我初次到訪車諾比時,在 78 歲老翁馬克維奇.費德洛維奇(Markevych Fedorovych)的客廳坐了兩小時,喝著伏特加,聽他分享住在疏散區的生活,以及與主管機關的互動,例如警察試圖阻止他從汙染的普里皮亞河中捕魚。「我就告訴他們,我的父親和祖父都在這抓魚,他們無權阻止我。他們就走了。」老翁得意洋洋地說,「不管怎樣,你看看我,不是很健康嗎?我的身體好得很。」他把妻子從廚房喚來附和他的觀點,「我當然知道有很多人死於輻射。但他們是清理輻射汙染的核災清運人員,我們其他人目前都沒事。」

這是匹夫之勇嗎?也許是。不過英國樸茨茅斯大學的吉姆.史密斯(Jim Smith)在疏散區研究多年,他堅信高輻射點以外的地方輻射劑量很低,而且不食用疏散區內容易吸收輻射的蕈菇和莓果,人類就能居住。

沒人喜歡輻射,但許多動物也不喜歡人。這有個臨界點,超過臨界點時(例如車諾比核災爆發後的幾個月內),即便人類遷出,自然生態也一片死寂。但在臨界點之下,生物因為少了人類而獲得的好處,可能就勝過輻射造成的傷害。車諾比核災的相關研究逐漸顯示,這個臨界點可能比我們過去想像的還高。車諾比的生物或許不長壽,但牠們過得很快活。

[attach]117981252[/attach]

在臨界點之下,生物因為少了人類而獲得的好處,可能就勝過輻射造成的傷害。圖/《BCC 知識 2017 年 3 月號》




作者: rootrim    時間: 2017-3-10 02:24 AM

喜聞樂見,希望未來有天真能復甦向榮,其他國家也別再重蹈覆轍。
作者: rance0103    時間: 2017-3-10 07:25 AM

面對致死性災害 動物遠比人要靈敏

在動物已回居的車諾比 或許人也能漸漸回歸故處
(人不敢回也好 留給野生動物一片居處)
作者: yang.kevin    時間: 2019-12-7 12:30 AM

最近看了車諾比的影集,覺得真的很可怕,希望未來不要再有類似的事發生了。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www77.wahas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